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新石器時代抽像玉豬

我曾在《收藏家》雜誌發表了《西漢抽像玉握豚》的小文,就江蘇徐州地區出土及流落在海外的西漢抽像玉握豚進行了研究,當時主要對這類喪葬玉器從考古學上進行了確認,對其在漢代社會生活中的象徵意義未展開討論。其實抽像玉豬,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、良渚文化遺址中就有一定數量的出土。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抽像玉豬,見報道的有三例。

    江蘇省新沂市花廳出土了一件屬大汶口文化的豬形玉環,長5.2厘米,形呈扁平橢圓形狀,周邊微外突,略施數刀,形成一抽像玉豬形。上海市青浦縣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豬形玉墜,與花廳出土的玉豬有某些相似之處,高2.1厘米,呈扁平橢圓形,中間琢有一孔,在一外側以淺浮雕方式琢刻豬首的形象。安徽省定遠三根許出土的良渚文化豬頭形玉飾,與上述兩件豬形玉器不同,呈三角柱形狀,頭部略施數刀,豬頭的形象惟妙惟肖。

    三件新石器時代豬形玉器雖出於不同的地方,但在造型藝術方面均有不少相似的方面,這就是不同於與其同時流行的具象陶塑藝術、繪畫形象藝術,均為抽像藝術。而有些美術史家認為,中國古代缺乏抽像藝術,這是對中國藝術史缺乏全面瞭解的誤解。其實在世界藝術寶庫中,中國藝術是最具抽像力的東方藝術,漢字藝術就是由象形藝術到抽像藝術的完整體系。從中國美術史看,中國抽像藝術的黃金時期是在新石器時代,進入階級社會後,藝術家為了讓缺乏想像力的統治者們看得懂藝術品,不得不創作更多的形象藝術作品。

    抽像藝術作品,藝術形象一般會大幅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像外觀,是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捨棄和對本質因素的抽取。三件豬形玉器,反映出中國早期抽像藝術的一個側面。從豬形玉雕作品中,我們可以看出,玉雕藝術家對所表現的對象——豬,進行了長時期的觀察,對豬的外觀形象及內在精神進行了合理有效的提煉、取捨,抓住豬形象本質的方面,即頭部形象,進行藝術刻畫,僅寥寥數刀,就刻畫出豬最基本也是最具特徵的部位,既讓人看出是件豬的形象,同時對豬的身體進行了捨棄或圖案化處理,給人以藝術想像的空間,應是中國早期重要的抽像藝術作品。

    玉豬不僅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有它的獨到之處,更重要的是,還反映出中國早期農業文明的歷史進程。

    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,源於生活高於生活。新石器時代的玉豬的形象,是其時家豬形象的藝術再現。動物考古研究表明,豬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人工飼養的主要家畜之一,北方、南方地區都有家豬遺骸發現。七千年前的北方磁山裴李崗文化,就有家豬的骨架出土。同時期的南方南京北陰陽營下層文化墓葬用大量豬下頜骨隨葬,河姆渡文化出土了刻有家豬形象的陶缽以及陶豬。其後的大汶口文化、良渚文化時期由於農業的發展,定居生活的擴大,畜牧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,家豬大量被飼養。考古發現大量的豬骨遺骸或豬形藝術品,都是當時較為發達的家豬飼養業的真實反映。

    大汶口文化、良渚文化出土的玉豬形象,小頭、大身,明顯是家豬的形象。同時玉豬非寫實,而是寫意,並為抽像形式,這均表明,家豬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有較高的地位,豬正在被神化。豬肉既是人們的主要肉食品,同時養豬又成為人們重要的經濟活動,也成為農業社會重要的經濟來源,豬逐漸被演變成財富的象徵,並加以崇拜,有關豬的藝術品應運而生。因而家豬的飼養是早期農業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,進入歷史時期,豬成為「六畜」之一,養豬成了基本國策。

    紅山文化,石家河文化出現的玉豬龍,是早期豬崇拜的最高形式,已將豬視為神加以崇拜。龍形象中帶有豬的因素,不能不說明豬在早期農業社會的重要位置,同時也說明龍的起源與農業文明的密切關係。但豬終究不能取代龍,龍最終升天了,豬還得老老實實在地上,繼續為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。龍成了神,被中華民族廣為崇拜。豬雖然最終沒有成為神,但作為財富的象徵,一直受到人們的厚愛,並在隋唐以前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,成為寓意財富的重要喪葬玉形式。
返回列表